在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杀曹氏7000余人,曹操的部下为什么没人阻止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股波澜壮阔的暗流悄然涌动。这并非魏蜀吴三国之间的纷争,而是隐藏在幕后,操控大局的司马家族。他们静静地积蓄力量,静待风云之变。他们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深思熟虑的谋略与行动。就如古诗所描绘:“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历史的沧桑和变迁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同探寻。
这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司马懿的城府和深谋让世人瞩目。他瞄准时机,在公年249年,趁大元帅赴高平陵祭拜之际,悍然发动叛乱。他控制洛阳,亲自率军占据要道,迫使皇公布谕旨,讨伐曹爽。司马懿的策略和行动极其成功,使得无谋无勇的曹爽不得不交出军权。这仅仅是开始。司马懿的目标是斩草除根,对曹魏的宗室举起了屠刀。这一事件前后涉及大约七千余人,残酷无情。
遥想当年,曹操何等威风,曹睿也曾功勋卓著,却落得如此下场。不禁让人感叹世态炎凉。很多人会问,曹操那些忠心耿耿的部下呢?为什么这次叛乱中没有人站出来阻止?其实原因很简单。高平陵事变时距离曹操去世已有近三十年,即使还有部下也大多老去或离世。尽管仍有英雄挺身而出反抗司马懿,但终究未能成功。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王凌叛乱、毋丘俭和文钦的反叛以及诸葛诞的征讨。这些英雄虽忠诚于曹魏,但在司马家族的强势面前仍显得力不从心。最终他们的反抗在历史的长河中只留下了短暂的痕迹。
历经三次重大叛乱后,司马家族的势力越发强大。司马昭在平定诸葛诞的叛乱后,成功立为帝,军政实权彻底集中在了司马昭手中。公元266年,司马昭之子篡魏并改国号为晋,建都洛阳,史称西晋。这一历史巨变标志着司马家族的崛起和三国时代的结束。如今我们回首这段历史不禁感慨万千:在历史的洪流中英雄们虽已远去但他们的传奇故事将永远被铭记在心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