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天才诗人骆宾王究竟是怎么死的
骆宾王的死因,历史长河中争论不休,各种说法众说纷纭。
一说是在徐敬业兵变失败后,骆宾王与徐敬业的旧部逃往高丽,途中遭遇风浪,部将王那相叛变,为求自保,将骆宾王杀害,并将其头颅献给朝廷,骆宾王全家也因此遭难。这一说法在《》《》等史书中有所记载。
另一说则称徐敬业兵变后,仅有骆宾王和徐敬业的儿子幸存,二人藏身于水荡之中,骆宾王最终死在崇川,而徐敬业的儿子为其修建了墓园。还有一说,徐敬业兵变失败后,官军一直未抓到骆宾王和徐敬业,为了交差,他们找了两具尸体冒充,并砍下其头颅上交朝廷。据传,骆宾王与徐敬业后来都选择了出家为僧。而还有一种说法是骆宾王在徐敬业兵变失败后,感到走投无路,选择跳江自杀,这一说法被记录在唐人所写的《朝野佥载》中。
关于骆宾王的死,其争论焦点在于徐敬业兵变失败后,骆宾王是逃是死。正史野史说法不一,使得骆宾王的死因至今没有确切答案。毕竟那是历史,除了史书记载外,已无其他考证办法。
谈及骆宾王,不得不提其在狱中所作的《在狱咏蝉》。公元678年,骆宾王因触犯武则天入狱,《在狱咏蝉》便是在此时创作。序文抒发了自己身陷囹圄的哀怨之情,期望朝廷平冤。序文中用典故表达心境与期望,结合蝉的习性、形态与美德,达到人蝉合一的境界。诗中以蝉寓己,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除了《在狱咏蝉》,骆宾王的代表作还有《咏鹅》。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池塘风景画,是骆宾王七岁时所创,因此被称为“神童”。《咏鹅》是骆宾王年幼时的成名之作,而《帝京篇》则代表了他成年后的诗歌创作高峰。这首诗描绘了长安城的繁华、国家的盛况以及现实的残酷,是当时京城的绝唱。
骆宾王的诗歌情感深邃,功力深厚,代表作众多。他的诗歌多表达内心的真实写照或所见所想,皆为经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