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登基之日为什么会选在重阳节?
在载初元年(公元690年)的九月初九,一个特殊的日子,武则天废唐睿宗,登基称帝。这一天是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传统的庆典中蕴含着深邃的哲理。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九”为阳数,日月并阳,两九相重,使得重阳节具有特殊的意义。对于武则天来说,这个日子似乎预示着她即将开启的时代。
武则天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武瞾,寓意日月当空,与九九重阳的意象相呼应。她选择在重阳节登基,不仅因为“九九”与“久久”谐音,寓意长久,更因为九在数字中代表最大,象征着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秋季是收获的季节,重阳节更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此时的武则天虽然已六十七岁高龄,但她希望自己能生命长久,健康长寿,永远君临天下。
女皇武则天可能没有想到的是,她的“武周王朝”只持续了十五年。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朝中大臣张柬之、桓彦范等人发动政变,迫使她退位。同年十一月,武则天逝世,享年八十二岁。她的遗诏中,去掉了帝号,称为则天大圣皇后。
这位女皇的独特选择——在重阳节登基称帝,无疑是历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也许在武则天的心里,重阳节确实有着特殊的含义。她借助“久久”这个谐音,希望自己的国家可以繁荣昌盛、经久不衰。她的决策、智慧与勇气,都在这一天得到了体现。
她的登基称帝,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值得的话题。她的智慧和决策,使得人们在谈到中国历史上的女性皇帝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武则天。她的故事激励了后人,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历史、权力、智慧与命运的关系。
武则天的故事是一个充满智慧、勇气和决策的故事。她在重阳节这一天登基称帝,不仅展示了她的智慧与勇气,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深思的话题。她的故事激励了后人,也让我们更加敬畏历史,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
